关键词

品物观点,设计理念

发布时间:

2019-02-11

浏览量:

1924次

脑力激荡法(激荡)是一种设计思考方法,藉由一至多人互相脑力激荡,持续提出创新概念或意见,无论意见多不可荒唐多不现实都不可以去批评或打断别人的意见,借此生产出很多新的观点及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子的设计思考极为流行,许多设计顾问公司甚至是非设计领域的专业都会用这个活动来激发更多的创意。但是这几年开始,这样子的方式开始被挑战,脑力激荡真的是最能产出创意的方法吗?

图片1.png

脑力激荡法,实际上就是一个沉思与顿悟的结果,我们认为它是创意的来源。好像只要静静地坐着让思绪流动,我们就会有突发的灵感。但是这忽略的创意真正的基础 - 问题,没有问题,没有失败,创意就失去了它的立足点。

英国知名设计师James Dyson曾说:

“People think creativity as mythical process. The idea is that creative insight emerges from the ether, through pure contemplation. This model conceives of innovation as something that happen to people, normally geniuses. But this could not be more wrong, creativity is something had to be worked at, and it ha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Unless we understand how it happens, we will never improve our creativity, as a society or as a world.”


1528155339675336.png

Dyson所称谓的“how it happen”就是那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那个需要被改善的关键点。一个卓越的设计最先面对的不是创新思维,而是发现问题.James Dyson可以成功的创造革命性的吸尘器并非因为他的灵光一闪而产生的,而是他忍受了20年的旧世代吸尘器的吸力会随时间减弱的问题所激发出来的解决方案。在这在科学内延伸出一个新 的理论:创意就许多方面来说,是一种回应(response)。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回应了牛顿三大定律的缺失使我们能更准确预估高速运行的物体的物理性质。纸胶带发明是为了应对既有胶带过强的黏性造成墙壁或是其他物件脱漆的问题。云端硬碟的Dropbox的出现则是为了解决老是把随身硬碟忘在家里而造成的许多问题。

这个创新过程的理论也创造出了新的名词:创新的“问题阶段”(创新的问题阶段)。然而对詹姆斯戴森而言,长年对旧世代吸尘器的不满已经不再只是问题阶段,而是仇恨相(赠恨阶段)。

“在很多方面,创造力都是一种回应。”

到这边,来说说一个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Charlan Nemeth及她的同事们一起做的一个实验。她招集了265位女性学士学生并且随机分成五人小组,每一组给予的题目都一样:提出一个解决旧金山湾区的交通组塞的问题的方案。这些五人小组分配给予了三种构思方法。

第一种就是传统的脑力激荡,在这个建立在通过沉思和大量意见流动的思考模式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移除障碍(remove obstacle),将所有的批评意见最小化,所有成员都被告知禁止对其他成员的主意提出任何问题或负面回应,就像是我们在脑力激荡的环节里常听到的规则“没有想法是坏主意。”

第二种方式则是完全自由的环境,没有任何规定限制,没有任何提示,一切照小组意愿进行。

第三种,反而是鼓励小组成员对彼此的意见提出问题,挑战这些创新意见,找出每个意见的问题,每个意见的漏洞,挑战意见的可行性实用性等.......在她们的指示里清楚写着: 

"Most research and advice suggest that the best way to come up with good solutions is to come up with many solutions. Free-wheeling is welcome; don’t be afraid to say any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However, in addition, most studies suggest that you should debate and even criticize each other’s ideas" (大多数的研究都建议最好解决问题的构思模式是想出大量的方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也同时建议我们应该辩论甚至批评彼此的意见)

1528155353826913.png

最终的实验结果相当明显,第三种类小组的意见数量比另外两组多出了25%。另外,当小组成员各自被额外要求再多构思方案时,第三类小组的成员个人的方案产出 量也是脑力激荡组成员的两倍。更深入的研究发现,那些非脑力激荡组的成员不只想出更多的意见,他们更具效率及想像力. Charlan Nemeth说到:“基本的结果就是,鼓励 讨论彼此的意见,甚至是要求批评彼此的意见,能激发更多的创意。而能产出革新创意的环境,就是这种容许,甚至提倡踊跃说出不同观点的方式“


脑力激荡的问题只是在于,它缺乏了对所有意见的讨论或批判,这使得我们在脑力激荡时提的意见只停留在意见的这个层面,也很难再度发展。批评意见让设计者了解问题所在,逼迫设计者用新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创新的过程里如果没有失败的意见,就好像拿铁不加奶一样。

就像戴森说的:"I hated vacuum cleaners for twenty years, but I hated hand dryers for even longer. If they had worked perfectly, I would have had no motivation to come up with a new solution. But more important, I would not have had the context to offer a creative solution. Failures feed the imagination. You cannot have the one without the other" (虽然我恨吸尘器恨了20年,但是我恨干手机恨得更久。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这么多问题我永远不会有动力去想出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不会有一个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背景。挫折成就想像力,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下一次当我们在激发创意时,彼此批评一下别人的“坏主意”,来创造出更多的“好主意”!